lucky淨土釋疑

title_icon問答21~30

編號

 

問與答

 

21

 

: 法藏菩薩誓言諸佛稱揚其名,用意為何?

 

答:

法藏菩薩為令其本願名號皆聞十方世界,故誓令諸佛各說本願名號。若諸佛不弘讚於十方世界,則彌陀名號如何普流行?若彌陀名號不普流行,十方眾生何能得聞、信受、稱念、往生?十方眾生,若不能得聞,則不能信受;若不能信受,則不能稱念;若不能稱念,則不能往生。十方眾生,若不能往生,淨土依正莊嚴,則成徒設;四十八弘誓大願,是為虛發,則法藏菩薩不能成佛,極樂淨土無由成立,是故為令十方眾生聞信本願名號,誓言諸佛稱揚。由於諸佛稱揚,是故十方眾生得聞,起行念佛,往生淨土,離苦得樂,超凡入聖,得無上真實大利。

 

第十七願實為大悲之願,故聖覺法師《唯信鈔》云:「為使一切善惡凡夫,平等往生,共同發願,唯以稱念阿彌陀之三字名號,為往生之別因。五劫之間,深深思惟此之後,先於第十七願,發諸佛稱揚我名之願,此願應深得其意,欲以名號普導眾生故,而誓稱揚名號也。」

 

故知,為聞信,願稱揚,由稱揚,得聞信。細細思之,第十七願悲心甚深弘大,末世我等幸遇淨土教者,偏依此願之功,淨業行者,善思念之,應念佛名,報佛深恩。

 

22

 

臨終心不顛倒是何義?

 

答:

依《阿彌陀經》及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》之意,心不顛倒乃指心繫以下二事,一者若一日或七日,思惟無量壽佛之名號,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;二者若一日或七日,思惟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乃是無量壽佛功德所成就。對此二事得聞思惟之後生起淨信,因此內心對無量壽佛之本願名號不動亂、不雜亂,是故心不顛倒。

 

心不顛倒是發生在執持名號之人命終之後,如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》云:「是善男子或善女人,臨命終時,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、菩薩眾俱,前後圍繞,來住其前,慈悲加祐,令心不亂。既捨命已,隨佛眾會,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。」故知,念佛人平時恆在佛光照護之中,臨終之時,佛與聖眾,來住其前,慈悲加祐,令心不亂,住於正念,捨命之後,自然心不顛倒,隨佛往生,此時佛聖加持,豈有顛倒之理?

 

或有人誤認自己必先做到心不顛倒,然後彌陀聖眾才現前迎接,但因做不到,是故心生恐懼,然則經文先說:「其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聖眾,現在其前。」然後才說:「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。」故知,彌陀聖眾來迎在先,以佛來迎故,行者心住正念而不顛倒。故知,念佛人命終心不顛倒,乃是佛力加祐使然,並非行者自己道力所成。

 

傳燈大師《阿彌陀經略解圓中鈔》云:「娑婆眾生雖能念佛,浩浩見思實未伏斷,而能垂終心不顛倒者,原非自力而能主持,乃全仗彌陀乘大願船而來拔濟,雖非正念而能正念,故得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。」

 

蕅益大師《阿彌陀經要解》云:「唯有信願持名,仗他力故,佛慈悲願,定不唐捐,彌陀聖眾,現前慰導,故得無倒,自在往生。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,特為保任此事,所以殷勤再勸發願,以願能導行故也。」

 

 

23

 

念佛人如何臨終不顛倒?

 

答:

宜應平時多聞淨土教法,以求深信,並且精進念佛,解行並進,堅固往生三法信、願、行,臨終自然能仗佛來迎,光明攝受,威神加持,令臨終者,心不顛倒,意不凌亂,正念現前,隨佛往生。如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》云:「是善男子或善女人,臨命終時,無量壽佛,與其無量聲聞弟子、菩薩眾俱,前後圍繞,來住其前,慈悲加祐,令心不亂。既捨命已,隨佛眾會,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。」

 

又觀徹大師《阿彌陀經合讚》云:「或起惡念,或起邪見,或生繫戀,或發猖狂,惡相非一,皆名顛倒。因前稱佛,罪滅障除,淨業內熏,慈光外攝,脫苦得樂,一剎那間。《讚》曰:臨終聖眾持花現,身心踊躍坐金蓮,坐時即得無生忍,一念迎將至佛前,法侶將衣競來著,證得不退入三賢。」

 

又法然上人《復秀實書》云:「真有願生之志,不疑彌陀本願而念佛者,臨終無顛倒之事也;其故者:佛之來迎,正為臨終正念故也。不知此理之人,皆以為臨終正念念佛時,佛即來迎;此既不信佛願,亦不知經文也。《稱讚淨土經》言:『慈悲加祐,令心不亂。』平時常念佛故,臨終佛必來迎;見佛現前,即住正念。然而,以為平生念佛徒然,唯無理祈求臨終正念之人,甚為謬誤之事也。是故,信彌陀本願之人,不可先有懷疑臨終之心,唯應更至心於日常之念佛。何時佛願唯誓迎接臨終方念佛之人乎?臨終念佛往生之人,乃是日常既無往生之願,亦不念佛之造罪惡人,臨終始遇善知識之勸導,念佛而往生,《觀經》已言之。本來念佛之人,不別作臨終之準備;應思佛之來迎一定故,臨終正念亦是一定也。」

 

24

 

因彌陀本願,無機不攝,不嫌惡人,故人好造惡業,如何?

 

答:

《觀無量壽經》云:「佛心者,大慈悲是,以無緣慈,攝諸眾生。」

又《觀佛三昧海經》云:「佛告大王:欲知佛心,光明所照,常照如此無間無救諸苦眾生,佛心所緣,常緣此等極惡眾生。」

佛心大悲,雖不捨惡人,然好造惡業者,非佛弟子,是故《大般涅槃經》云:「諸惡莫作,諸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」

 

一切佛法無不制惡,然愚癡凡夫,雖欲制惡而未必能制,煩惱重故,故勸念佛以滅其罪。若謂自身難制,佛加罪咎者,甚為謬誤。我身罪重,不能止惡,故彌陀慈悲不捨,不忍沉淪生死,為拔苦與樂,前來迎接,回歸淨土。聞佛之慈悲廣大,而欲造罪業者,是不信佛之人,亦是自外於佛之慈悲,佛必不許以化之。如父母於子女,悉皆平等慈愛,而子女之中有善有惡;雖平等慈愛,然於行惡之子,則怒目杖責以誡之。

 

是故,聞信如來本願不捨造惡之人,則知彌陀之心更喜行善之人;故應一生行善,以稱六字洪名。若能深知惡人亦不捨之本願,則於佛之慈悲,越覺自己之下劣,更應斷惡修善,以契佛心。若因有父母之慈愛,反而肆無忌憚造惡,父母歡喜乎?父母於子女,雖不捨之,然而哀嘆;雖哀愍之,然而憎恨。彌陀慈父,亦復如是。

 

25

 

六字洪名人皆常聞,有何勝德超過眾善?

 

答:

佛身非相,果德高深,不立嘉名,莫彰妙體,十方三世諸佛如來,皆有異名,況我彌陀以名度生?是以耳聞口念,無邊聖德,攬入識心,永為佛種,頓除生死重罪,獲證無上菩提。是故,名號非少善根,是多功德。

 

名號可表顯諸佛之真如體性,及其廣大圓滿之德,名號係從諸佛而來,以名體不離故,是以諸佛名號,即等同諸佛法體,故諸經論中多載有念佛名號,可消除罪障,可往生淨土。諸佛如來皆是業盡情空,福慧圓滿,萬德莊嚴,故其果地嘉號乃諸行萬善之一切功德,因此彌陀六字稱為萬德洪名,此即六字洪名是萬德之所歸,亦是諸善之總和。如法然上人《選擇本願念佛集》云:「念佛是勝,餘行是劣。所以者何?名號者是萬德之所歸也,然則彌陀一佛所有四智、三身、十力、四無畏等,一切內證功德;及相好、光明、說法、利生等,一切外用功德,皆悉攝在彼佛名號之中,故名號功德最為勝也。餘行不然,各守一隅而已,是以為劣。」

 

《無量壽經》云:「其有得聞彼佛名號,歡喜踴躍乃至一念,當知此人為得大利,則是具足無上功德。」聞信彌陀名號,具足無上功德,彌陀德號豈非尊超眾善?

 

又《占察善惡業報經》云:「若人欲生他方現在淨佛國者,應當隨彼世界佛之名字,專意誦念,一心不亂。如上觀察者,決定得生彼佛淨國,善根增長,速獲不退。當知,如上一心繫念,思惟諸佛平等法身,一切善根中,其業最勝。」

故知,六字洪名之功德超過眾善,如善導大師《觀經疏》云:「自餘眾行,雖名是善,若比念佛者,全非比較也。」

 

26

 

請詳明如何落實一心專念佛?

 

答:

即不論行住坐臥、時處諸緣,皆一心專念佛,如下細說:

 

日出而作念南無阿彌陀佛,日落而息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

平生健康念南無阿彌陀佛,臨終生病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

善緣順境念南無阿彌陀佛,惡緣逆境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

有事掛意念南無阿彌陀佛,無事清心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

行住坐臥念南無阿彌陀佛,時處諸緣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

想要治病念南無阿彌陀佛,想要救苦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

想要積福念南無阿彌陀佛,想要修慧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

想要去禍念南無阿彌陀佛,想要延壽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

想要驅鬼念南無阿彌陀佛,想要度亡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

想要求子念南無阿彌陀佛,想要發財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

想要建宅念南無阿彌陀佛,想要安葬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

想要趨吉念南無阿彌陀佛,想要避凶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

想要喬遷念南無阿彌陀佛,想要升官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

想要往生念南無阿彌陀佛,想要成佛也念南無阿彌陀佛。

 

27

 

何謂他力

 

答:

他力,乃自力之對稱,指依佛之願力而得度。淨土宗認為以自力求聖道,若無佛力救助難得解脫生死。如《印光大師文鈔三編》淨土法門說要云:「夫一切法門,專仗自力;淨土法門,專仗佛力。一切法門,惑業淨盡,方可了生死;淨土法門,帶業往生,即預聖流。又佛在世時,眾生色心業勝,依仗自力,或可證道。今當末世,根劣障重,知識稀少,若捨淨土,無由解脫。」

 

佛之本願力、加被力即是他力,又稱佛力,此中尤以彌陀如來之本願力能令眾生成佛,其誓願即「十方眾生,至心信樂,願生我國,念我名號,我必救度」,故捨自力而心信彌陀,口稱名號,即與彌陀本願相應,一念相應一念生,念念相應念念生。

 

淨土宗乃佛力教本於《觀無量壽經》,此經言及佛力共有三處,如下援引:

其一、《觀無量壽經》云:「如來今者,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,觀於西方極樂世界,以佛力故,當得見彼清淨國土。」

其二、《觀無量壽經》云:「佛告韋提希:汝是凡夫,心想羸劣,未得天眼,不能遠觀。諸佛如來,有異方便,令汝得見。時韋提希白佛言:世尊!如我今者,以佛力故,見彼國土。」

其三、《觀無量壽經》云:「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,接足作禮,白佛言:世尊!我今因佛力故,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,未來眾生,當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?」

 

未來世一切眾生即是我等下凡眾生,韋提希凡夫肉眼得見彌陀依正莊嚴,尚需因佛力故,末世今時之我等凡夫,福智因緣皆不如韋提希,欲生淨土,不仗佛力,能滿心願乎?有志生西者,當深思之。

 

28

 

修學四十八願能證佛果嗎?

 

答:

彌陀四十八弘誓大願,其究竟極處,即是欲令十方群萌,得證菩提,位極佛果,此悲心本懷,超世無上,可從因願文悉知,如《大乘無量壽莊嚴經》第一、十八、二十一、二十五、二十六、三十三等願皆言「不久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是梵語,漢文翻為無上正等正覺,即是佛果。又第十五願言「一生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又第十九願言「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又第二十願言「令彼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又第二十四願言「令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又第二十二、二十八、二十九、三十、三十二、三十四、三十六等願皆言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又第三十三願言「不久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又第三十五願言「皆令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其餘諸願則皆言「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。

 

因願文言「不久悉成」、「一生令得」、「速得成就」、「令彼速成」,皆是彰顯法藏菩薩之大悲,欲令眾生,往生其國,速疾成佛。淨土法門之易行疾至,當生成就,實乃源自法藏菩薩之超世大願。

 

29

 

何以念佛是廣大、微妙、大乘、稀奇之法?

 

答:

念佛乃廣大微妙之法,如《大寶積經•無量壽如來會》云:「如是廣大微妙法門,一切諸佛之所稱讚,勿違佛教而棄捨之。」

 

其廣大者,無法不包,無教不括,大乘小乘,權教實教,六字洪名該盡;顯教密教,偏教圓教,一句佛號圓攝。又念佛一法,攝機廣大,乃萬緣普門之教,是故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,上自等覺菩薩不能踰其外,下至逆惡凡夫亦能入其內,不論富貴貧賤、男女老幼、僧俗智愚,凡一切人等,皆能修習,皆堪行持,皆可成就。

 

其微妙者,十方眾生,若凡若聖,若男若女,生彼國土,皆智慧高明,神通洞達,咸同一類,形無異狀。如善導大師《法事讚》云:「但為凡夫亂想,寄託無由,故使釋迦諸佛不捨慈悲,直指西方十萬億剎,國名極樂,佛號彌陀,現在說法。其國清淨,具四德莊嚴,永絕譏嫌,等無憂惱。人天善惡,皆得往生,到彼無殊,齊同不退。」

 

其大乘者,乃自利利他之菩薩道,自利者,念佛人,凡是時處因緣,動靜閒忙,心不離佛,佛不離心。如此繫心,時久功成,一切惡念,自然消除。利他者,念佛人,若見他人受難,即以念佛心,助其正念,願其離難,祝禱作願言:「願以念佛功德,迴向汝等,消災免難,離苦得樂。」如《大乘無量壽莊嚴經》云: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得聞無量壽佛名號,發一念信心,歸依瞻禮;當知此人,非是小乘,於我法中,得名第一弟子。」

 

其稀奇者,女人念佛,臨命終時,轉女成男,甚為稀奇。如善導大師《觀經疏》云:「言釋梵護世者,此明天王眾等,見佛世尊隱顯王宮,必說稀奇之法,我等天人因韋提故,得聽未聞之益。」又善導大師《觀念法門》云:「乃由彌陀本願力故,女人稱佛名號,正命終時,即轉女身,得成男子,彌陀接手,菩薩扶身,坐寶花上,隨佛往生,入佛大會,證悟無生。」

 

30

 

不論信疑,念佛都往生報土,此說正見嗎?

 

答:

此說乃是邪見,萬不可依,違佛言故,悖祖語故,茲引淨教經論破其邪:

如《無量壽經》:云:「於此諸智,疑惑不信;然猶信罪福,修習善本,願生其國。此諸眾生,生彼宮殿,壽五百歲,常不見佛,不聞經法,不見菩薩、聲聞聖眾,是故,於彼國土,謂之胎生。」疑惑佛智,胎生淨土,往生化土。

 

又《大寶積經‧無量壽如來會》云:「若有眾生,斷除疑悔,積集善根,希求佛智,乃至廣大智,信已善根。此人於蓮花內,結跏趺坐,忽然化生,瞬息而出。」斷除疑悔,即明信佛智,化生淨土,往生報土。

 

又《稱揚諸佛功德經》云:「其有最後聞阿彌陀如來名號,讚說之者,信不狐疑,當起敬心,至意念之,如念父母。」信不狐疑,即是勸信。

 

又《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》云:「是故十方世界一切有情,聞信其名號功德,即時入正定位,生清淨安樂佛國。」聞信其名號功德,即是勸信。

又《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》云:「若有眾生,深信是經,念阿彌陀佛,願往生者。」深信是經,即是勸信。

又《十方千五百佛名經》云:「阿彌陀佛:聞名,一心信樂,誦念歡喜,得無量福,離三惡道,臨終至念,佛自來迎。」一心信樂,即是勸信。

 

又善導大師《往生禮讚》云:「然彌陀世尊,本發深重誓願,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,但使信心求念;上盡一形,下至十聲一聲等,以佛願力,易得往生。」但使信心求念,即是勸信。

 

又印光大師《文鈔正編》覆鄧伯誠居士書云:「淨土法門,若信得及,何善如之?若己智有不了,即當仰信諸佛諸祖誠言,斷不可有一念疑心。疑則與佛相背,臨終定難感通矣。」若信得及,即是勸信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
各種講義下載
 
信願法語錄
 
祖師開示
 
佛經法語
 
淨土偈頌法語
 
法師著作
 

show bar
button